根据实际配方,准确称量配方中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将生胶、小料(ZnO、SA、促进剂、防老剂、固体软化剂等)、补强剂或填充剂、液体软化剂、硫黄分别放置,在置物架上按顺序排好;打开密炼机电源开关及加热开关,给密炼机预热,同时检查风压、水压、电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检查测温系统、计时装置、功率系统指示和记录是否正常;密炼机预热好后,稳定一段时间,准备炼胶。
提起上顶栓,将已切成小块的生胶从加料口投入密炼机,落下上顶栓,炼胶1min;提起上顶栓,加入小料,落下上顶栓混炼1.5min;提起上顶栓,加入炭黑或填料,落下上顶栓混炼3min;提起上顶栓,加入液体软化剂,落下上顶栓混炼1.5min;排胶,用热电偶温度计测胶料的温度,记录密炼室初始温度、混炼结束时密炼室温度及排胶温度,大功率、转子的转速;将开炼机的辊距调到3.8mm,打开电源开关,使开炼机运转,打开循环水阀门,再将从密炼机排出的胶料投到开炼机上包辊,待胶料温度降到110℃以下,加入硫黄,左右割刀各二次,待硫黄全被吃进去,胶料表面比较光滑,割下胶料。
密炼机冷却器的管板受介质及焊接应力影响,易出现渗漏串液及腐蚀现象,密炼机简称"混炼机",全称叫做“密闭式炼胶机”,是在开炼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20年发明开炼机以后,使橡胶工业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但由于开炼机存在许多缺点,比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粉尘大等,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于是人们开始考虑能否把这一加工设备用一个罩子把它罩起来,就逐步发展成密炼机。因为它在密炼室里面工作,所以称作密闭式。由于开炼机工作是敞开的,故叫做开放式炼胶机。一般介绍均认为密炼机是Banbury在1916年发明的,实际早是由西德的一名商业工程师(英国人)根据该公司的原型机台设计的,由于其发展较快,产量也大应用较广,故人们一直认为Banbury密炼机是早问世的。
自从出现密炼机后,在混炼过程中显示了比开炼机具有的一系列优点,如混炼时间短,生产,操作容易,较好地克服粉尘飞扬,减少配合剂的损失,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等。由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经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发展早期曾出现过认为塑炼效率低,不能用它来塑炼的说法,但已经为生产实践所否定。因此,密炼机的出现是炼胶机械的一项重要成果,至今仍然成为塑炼和混炼中的典型设备,并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据国外资料统计,在橡胶工业中有88%的胶料是由密炼机制造的,塑料、树脂行业亦广泛应用密炼机。现-在由于金属粉行业的不断改进,一部分也可用密炼机来混炼。
捏合机是由一对互相配合和旋转的叶片(通常呈Z形)所产生强烈剪切作用而使半干状态的或橡胶状粘稠塑料材料能使物料迅速反应从而获得均匀混合搅拌的设备。是各种高粘度的弹塑性物料的混炼、捏合、破碎、分散、重新聚合各种化工产品的理想设备,具有搅拌均匀、无死角、捏合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高粘度密封胶、硅橡胶、中性酸性玻璃胶、口香糖、泡泡糖、纸浆、纤维素、亦用于电池、油墨、颜料、染料、医药、树脂、塑料、橡胶、化妆品等行业。
密炼机的加料口,应当与负压通风设备接通,以使粉尘尽快吸出,保持操作环境卫生。在操作台上不允许堆放与操作无关的用品,严禁其他无用的物品夹入到密炼室中。如果发现密炼室或传动系统中有碰击卡或其它不正常声音,或控制柜的电流表超过额定值时,应当立即停车,查出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后再开车。大连橡胶塑料机械厂生产的X(S)M—75/35/70型密炼机,功率为110/220千瓦,当使用70转/分时,额定电流不许超过400安培,当使用35转/分,功率为110千瓦时,额定电流不允许超过250安培。.氧化锆、氧化铝和其他陶瓷粉末容易附着在转子表面和内腔上,很难清理,这将对今后的产品批次产生影响。即使是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影响,因为粘接剂的其余部分较少,一旦出现在产品表面就会带来不良产品!